【PConline 評測】自從被NVMe的M.2 SSD搶掉風頭之后,SATA SSD的敵人不再是HDD,而是同根生的M.2 SSD。面對傳輸性能爆表的同行,SATA SSD自身的天生不足而顯得后勁不足。如何自救?唯有轉型。2017年的SATA SSD領域,相信會邁向更高的主流銷售容量以及采用更具競爭力的閃存顆粒,重新奪回市場的制高點。 2016年年底,威剛就對外發布了一款SATA SSD,最大特征不僅僅是512GB這個未來主流的容量,更是采用3D MLC NAND!3D NAND我們早已耳熟能詳,不過多數都是TLC。那這次MLC首次聯姻3D NAND,在威剛SU900身上會帶來怎樣的驚喜? 威剛 SU900 SATA 512G參考價:讀取中...圖片 點評 報價參數概覽 ●3D MLC NAND的首秀 今天威剛這款固態硬盤,全稱為Ultimate SU900。顧名思義,就是旗艦級的產品,也是之前威剛推出的SU800的大哥。我們知道SU800采用的是3D TLC,而今天這款SU900是3D MLC,地位高低不言而喻。 正如商品房樓層越高,可容納居民人數越多的道理一樣,采用立體封裝的3D NAND自然有著比以前2D NAND有著得天獨厚的容量優勢。同時,通過堆棧式立體堆疊的3D NAND,從技術成本上看實現難度不高,加上避免了2D NAND通過提高制程來提升容量所帶來的可靠性及性能都下降的不足。很明顯,未來的NAND就是3D NAND的天下。 我們知道,為何SSD廠商那么推廣3D TLC就是彌補TLC的天生不足。而這次MLC也來玩3D堆棧封裝,不僅僅順應了3D NAND的發展趨勢,更為消費者提供更長壽命、更高可靠性以及更好性能的SSD。 從威剛 SU900 SSD的官方規格可知,其總寫入數據量可達800TB(240/256GB TLC SSD的總寫入量只有270GB左右),平均故障間隔時間也有200萬小時,并支持RAID Engine陣列加速、Data Shaping數據管理、軟硬件寫入保護、區塊體質篩選、損耗均衡等數據保護技術,還提供5年質保。 ●威剛 SU900 512GB SSD賞析 廢話那么多,我們還是欣賞下帶3D MLC光環的威剛 SU900 512GB SSD吧! 包裝設計,沒什么還說的,就是把威剛 SU900 512GB SSD的外觀示意圖、容量規格、尺寸接口以及將3D NAND展示出來。 從包裝拿出產品,我們發現附件挺多的。2.5轉3.5英寸的適配器、安裝架以及售后服務卡等。 這款2.5英寸的SATA SSD外觀有著濃厚的威剛風格,在黑色金屬外殼上,帶有品牌特色的貼紙十分醒目。對比SU800的藍色設計,金色貼紙辨識度更高。 威剛 SU900 512GB SSD的背面貼上了產品標簽,與其他威剛SU系列SSD一樣。 作為國際慣例,我們還是展示威剛 SU900 512GB SSD的SATA III接口為大家。6GB/s的帶寬,并并向下兼容SATA II傳輸標準。 觀察威剛 SU900 512GB SSD的標簽,我們可以找到不少重要信息,包括型號、質保號、產品序列號、5V的工作電壓等等。 ●威剛 SU900 512GB SSD拆解 相信不少朋友和小編一樣,一定很想對3D MLC探個究竟,下面一起拆個痛快吧! 威剛 SU900 512GB SSD鋁合金的外殼由一顆螺絲固定,這顆螺絲很隱秘,在正面貼紙的下方,找到不容易。 短小的PCB板設計,正面有一顆主控、一顆緩存及4顆閃存芯片。此外,背面還有4顆閃存芯片。 此次搭載的3D NAND是基于MLC 的NAND。3D NAND生產過程與摩天大樓的建造類似,能夠在較小的地面上組合出密集的結構,使得每 Gb 的成本效益更加明顯。此外,3D MLC這項技術還增加了數據可靠性、以及固態存儲是速度。 威剛SU900采用的是來自慧榮的SM2258主控,SM2258支持TLC/MLC閃存,包括3D立體封裝的,最大容量可達2TB,并擁有NANDXtend糾錯技術、GC垃圾數據回收技術,保證在使用過程中持續讀寫不掉速。 得益于NANDXtend ECC技術,SM2258主控可以讓NAND閃存壽命減半后依然可以保持SSD不錯的讀寫性能,并且通過固件大幅延長SLC Caching掉速到達時間。 緩存來自于南亞的,型號為NT5CC256M16DP,大小為512MB。
|